孩子尿床莫羞怒
不少幼儿在戒片后仍然尿床。对父母而言,频频更换清洗床单固然是一件麻烦的事,但尿床可能对孩子做成的尴尬感觉和心理负担却更为沉重。部份尿床的情形与生理或心理的问题有关,父母需加留神。
两机制防止尿床
我们的身体主要有两个机制防止尿床。第一,我们的身体到了傍晚时份,便会自动分泌出「抗利尿激素」,减少晚间的尿液分泌,使我们即使睡上一晚,也不致于要频频上厕所。第二,如果我们的膀胱充满尿液,大脑会收到「膀胱已满」的讯息,通知我们要起来上厕所,而不会因此尿床。如果这两个机制失效,孩子便可能会尿床。对于初生婴儿而言,由于他们的身体尚未成熟,未能感觉到膀胱已满,因此不懂得控制排泄的时间。直至一至两岁或更后期,他们的身体渐渐成熟,才慢慢学会控制。
生理与心理成因
不少儿童虽然在幼年时期会有尿床情况,但是随着年龄增长,尿床的现象普遍都会自然消失。
尿床的成因有很多,包括遗传、脑部受创、唐氏综合症、膀胱功能异常、尿道炎等问题。有时,儿童因为面对重大的转变,例如家中增添了新成员、亲人逝世、入学、搬屋等情况,压力骤增,也可能会突然出现尿床的情况。这种继发性的尿床情况,一般在诱发尿床的诱因消失后,便会随之消失。
莫责怪子女
孩子可能会因为尿床感到自卑、害羞、难以集中精神;严重者甚至会影响社交生活,因此父母应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子女尿床,尽量减少尿床对子女的影响:
找出尿床原因,对症下药。
不要责怪子女。责备只会令子女的心理压力更大,更难纠正尿床情况。
如果父母怀疑孩子并非因为环境转变而突然尿床,便应及早求医。
不要在晚上让孩子喝咖啡因饮品,例如可乐、茶等,因咖啡因有利尿作用,更容易使孩子尿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