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过几天就是“六一”儿童节了。小朋友们都盼望能高高兴兴地欢度自己的节日。许多爸爸妈妈也在动脑筋想办法,让宝宝过一个幸福快乐的儿童节。其实,一年一度的儿童节,让宝宝过得愉快、过得开心,对于父母来说并不难。但是要让宝宝在整个幼儿期都能和谐快乐幸福地成长,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这里面有不少学问需要父母们学习、研究。
童心需用童心去呵护
幼儿是完整独立的人,是正在发育初期的人。父母应该给予他们细心的关爱、深切的理解和尊重,为他们创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。现如今年轻的父母都十分疼爱孩子,有的甚至到了溺爱的地步,可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不少事例,又说明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爱以及如何给予孩子真正的爱。
镜头一:秀芝很喜欢小白兔。碰巧她生的儿子属兔,就取名叫兔兔。兔兔3岁前很乖巧,胖胖的圆脸一对大眼睛,说起话来奶声奶气的可人疼。秀芝总是给他穿白色的衣裤,打扮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,就像养了一只小宠物。不过,一天天长大的兔兔可不甘心做妈妈的宠物,他总想溜到院子里去玩沙土,捡一些小石子、小树叶当宝贝揣在兜里,还喜欢和邻居的哥哥们玩打仗的游戏。经常是兔兔刚刚玩在兴头上,就被妈妈发现了一把薅回了家。结果是孩子哭,大人叫。一边是要挣脱妈妈的束缚,一边是非要拴住孩子的手脚。
镜头二:5岁的楠楠对各式各样的小虫子非常感兴趣。他经常在院子的花坛边寻找观察的对象,有时还把七星瓢虫装进小瓶子里观赏。然而,楠楠偏偏有个爱干净得近乎洁癖的妈妈,她看不得楠楠两只小手沾满灰土,更不愿意楠楠把乱七八糟的虫子拿回家。有一次,楠楠发现一条被蚂蚁咬伤的菜青虫,立即用手捧着回家,要悄悄把它养大,亲眼看它是如何变成蝴蝶的。妈妈碰见了大发脾气:“这么脏的东西不准往家拿。”逼着楠楠扔掉虫子,否则不许进家门。楠楠伤心得直掉眼泪。
为什么会出现上面这些现象呢?归根结底是父母做事考虑问题只站在成人的立场,没有从儿童的角度出发。幼儿是一棵正在成长的小树,而不是大树上的枝叶。他们不是大人身上的附属品,他们有自己的快乐和烦恼,有自己的兴趣和追求。他们用儿童特有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,并用自己的特有的方式去体验社会,认识自然和世界。同时,相对于大树,幼儿这棵小树又是娇嫩的、柔弱的,很容易受到伤害。所以,父母更应该细心地体察他们的兴趣和需求,时刻关注他们的情绪和感受。重视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,尽量让他们每天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得到愉快和满足,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地去体验、表达、探索生活的方方面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