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长无不盼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人。而孩子的成长有赖于父母抚养和教育,家庭经验的质量取决于父母的素质,好的家长才能培养出好孩子。如何才能做个好家长,教育好子女呢?

好家长具备的六要素:
1、 关心和爱护孩子。多给他们一些微笑,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兴趣,对他们任何努力和成功都给予赞扬和鼓励,即使这种努力和成功是微不足道的。当他们学习或练习的时候,要允许他们犯错误,刚开始时也许做得并不好,但不要去指责他们,不要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。当他们说“我不行”或“我做不好的 ”时,要鼓励他们试一试再来一次,千万不要为了节省时间或缺乏耐心而半途而废。否则,一旦他们养成做什么都半途而废不良习惯,那么,他们将永远不会体验到成就感,他们的自尊也会逐渐降低。
2、让孩子学会独立、自主。尊重他们的各种需要,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,鼓励他们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, 遇事多跟他们商量,多听他们意见,允许他们自己做选择和决定,容忍他们有与父母之间不同见解,放手让他们接触社会生活,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受磨练,增长才干,提高社会适宜能力。
3、让孩子感到快乐。给他们提供游戏的时间、场所和玩具,对他们的爱好,给予支持和鼓励,虽然孩子重要主导活动是学习,但游戏仍然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。有些方面存在着一种误区,总认为游戏会浪费时间,会耽误孩子的学习,中国也有“玩物丧志”的古训,其实不然,因为游戏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,而且可以使他们在快乐中增强体能,增长知识,提高自尊。
4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。成就感,或者说成败体验,是影响孩子自尊重要因素之一,如果孩子经常体验到成功,那么,他的自尊将会提高;相反,如果经常体验失败,那么,他的自尊将会降低,作为孩子,这种成功体验主要来源于学习成绩。但是,对于每个孩子来说,并不都是学习成绩好、考试分数高,就体验到成功,是体验到成功还是失败,还取决于孩子对考试成绩的态度。因此,父母不要随便教训孩子,只要他们认真,有进步就感到满意。
5、给孩子留面子。父母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打孩子或教训孩子,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唠叨孩子曾经说过的话或做过的时,使孩子难堪
6、做孩子的朋友.积极参与孩子的业余爱好活动,给孩子买些他们喜欢的书,要安排他们去参加夏令营和其他社会活动,尽量使孩子的生活有意义和丰富多彩。#p#副标题#e#
好家长的家庭教育原则:
家长在家庭教育中,应该实施家庭教育原则,才是合格的家长。
1、全面施教原则
全面施教,就是贯彻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《规程》,对孩子的体、智、德、美、劳的发展都要给予关心和教育,在家庭教育中,不但要重视智育,更要重视德育、体育、美育和劳动教育。因为孩子各方面都正处在发展时期,各方面都需要受教育;另外,孩子的体、智、德、美、劳的发展是互相促进和制约的,假如忽视对孩子的体、智、德、美、劳的教育,或只抓智育,就会造成孩子思想品德不良,体弱多病,缺乏必要的生活能力,这种人是很难成才,也肯定会被社会淘汰的。
2、严爱结合原则
父母爱子女可以说是一种天性,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,而且是需要的,无可非议的。一个失去父母之爱和家庭温暖的孩子,不仅生活是不幸的,而且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、性情孤僻,甚至心理失常等障碍,所以父母应该关心爱护孩子。如何爱?这里有是非之分。溺爱就是一种错误的不适当的爱,往往会使孩子养成许多坏习惯。怕孩子累着,将把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全部包下来,孩子逐渐就会形成懒惰、依赖性,没有独立生活能力。我们反对溺爱,提倡有理智的、适度的爱,做到严爱结合。这就要求家长:一是做事要有原则性。对孩子不能完全从感情出发,而应看是否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,关心孩子而不是包办一切,而应尽量创造一些机会给孩子去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难题,提高他们的自主和自理能力。二是孩子犯错时要注意进行耐心说服教育,使孩子能知错,懂道理。三是支持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,鼓励孩子多与同伴或成人进行正常的交往,教会他们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。
3、一致性原则
这里首先是指家庭中的教育者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要保持一致,使家庭教育形成合力,这才有利于孩子接受教育和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。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改变看法,要向孩子讲明原因。二是对孩子的教育宽严要一致,不要时严时松。三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要一致,这才有利于家庭与幼儿园相应配合,进行有效的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