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

  今年10月10日是第17个“世界精神卫生日”,主题是“共享奥运精神,共促身心健康”。

  2008年我国精神卫生宣传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要对象,目的是发扬奥运精神,提高群众精神卫生水平,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。

  据最新资料统计显示,在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,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。如果再加上28岁以下和35岁以下两个年龄段青年人的情况,数字将更加触目惊心。

  据调查表明,目前在正常人群中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为20%左右,但真正到医院就诊的人却较少,仅占总人数的15%。精神卫生专家认为,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三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。一是病人本身缺乏对精神疾病的认识。许多病人任凭精神痛苦煎熬却不知是病,而另一些病人虽然意识到自己有病却又讳疾忌医。二是社会对精神疾病的重视还不够,甚至有歧视现象。突出的表现在学校里,老师对患有轻性精神障碍的学生不但不关心,还往往对其“缺点”进行“教训”。近几年来,学校里虽然有心理辅导课程,但对实践的指导却远远不够。在对待社会犯罪、自杀、吸毒等问题的看法上,一些人仍持“阶级斗争”的观点,仍用“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无缘无故的恨”来对待这些社会问题。精神心理问题对他们来讲是个陌生的名词。三是现今医学模式带来的不良后果。精神心理专家认为,当今盛行的纯生物医学模式越来越忽略人性,越来越少人情味。它的兴趣在于人患的病,而不是患病的人。据有关调查发现,受精神挫折后有24%的人有过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。另外,人格缺陷与疾病也可促成自杀行为。这些疾病包括最常见的抑郁症、慢性酒精中毒、药物成瘾、精神分裂症及癌症等等。